文 / 项保华
引子 洞见照亮前程
决策,就是做出解决问题的决定,将决定付诸行动并对行动的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过程。决策需要权衡取舍、判断选择,更需要承责、担当,离开了承责、担当,现实就多见牢骚者、挑刺者、键盘侠。
决策洞见修炼,更呼唤建设者。
作为旁观者、参谋者、建议者,因不担责或担轻责,谈论决策或可随意。承担决策重任,未来看不清、不确定,后果好坏关乎企业生死存亡,涉及个人切身名声损益,应对如此持续存在的压力挑战,就极易让人心力憔悴、感觉崩溃。
有个故事,大人问小孩,怕牙医还是怕黑暗?小孩说,怕黑暗。问:为什么?小孩说,黑暗中可能躲着两个牙医。华尔街有句名言,“市场很怕不确定!”尽管不确定也可能隐含着更好的发展机会,但因模糊看不清,就是让人讨厌。
大家喜欢与说话算数的人打交道,喜欢与办事牢靠的人做生意,喜欢结交言而有信的人,而不喜欢与信口开河、言行不一的人交往。这里所体现的,都是同一个心理倾向:规避不确定或者模糊性,希望决策过程与后果更具可预见性。
对于不确定,特别是负面的不确定,会让人很纠结,严重的或可致心理及生理不适。
现实中,那些正处于事业顶峰的人,更可能面临从高处回落的挑战,若对此缺乏心理准备与承受能力,就易因其名利权很难再提升,而陷困惑之中。
有个实验,两只猴子被安置在椅子上,只有头和四肢可活动。其中一只被称为“掌权者”的猴子,每隔4秒必须按一下它面前的横杆,否则它和旁边椅子上的同伴就会遭受一次电击,而另一只猴子面前也有横杆,但与是否电击无关。
两只猴子投入这种6小时工作、6小时休息的实验,日常生理检查显示无异常,也维持着适当的食量和体重。23天后,“掌权者”因溃疡而死,另一只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。同样的实验在另一对猴子上重复进行,所得结果类似。
实验表明,简单地面对一个让人痛苦的事件,不是产生压力的关键,其关键在于,需要持续不断地找出或采取应对办法,这会让人抓狂。
“掌权者”猴子因为看似能够掌握控制权,需要持续不断地做决策,才面临着更大的心理挑战。
面对同样的逆境,与一个想努力掌控自身命运而实际上却又不完全能做到的人相比,一个可以坦然接受不利命运的人,可能内心的感觉反而会好些。这意味,一个能够坦然接受磨难的人,更能经受住磨难的历练,甚至借助历练而成长。
决策,不仅要拿得起,更需放得下。考虑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决策,如何才能做到放得下?可以运用逆向思维,不看成功了多美妙,而看失败了多糟糕。一旦发现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处于可接受范围,也许就可少些患得患失之烦郑州有名的癫痫专业医院恼。
如果对于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,觉得绝对不能接受,那就应该事前采取措施,加以化解或适当规避。例如,不做赢得起而亏不起的生意,慎投进得去而退不出的项目,少信未经失败考验的成功大话
……除非这是命运的安排,别无选择。
有个故事,说的是帮手杰克给农夫打工,做事麻利,效率极高。犁地,别人至少一天,杰克半天干完;打扫谷仓,半天的活儿杰克一小时完成。后来,农夫让杰克去地窖里挑土豆,干这活一般需要一小时,农夫估计杰克无需十分钟。
四个小时过去了,杰克仍没从地窖里出来。农夫下去一看,发现杰克坐在地上,眼睛死盯着手中所拿的一个半烂不烂的土豆,脸上显露着沮丧的绝望表情,正自言自语着:“该死的土豆,到底扔还是留?我很恨这讨厌的拿主意!”
相对来说,纯粹的做事,往往涉及目标及程序比较清楚的情况,通常多努力就会有好结果。拿主意做决策则不同,重在判断选择,用力更需用心,许多情况下,此时的成果并不直接与努力程度相关,而主要取决于判断选择是否适当。
有位EMBA学员,先担任过市委书记,后任省委秘书长,谈及前后角色之不同,有着这样的感悟:前者,地方一把手,能拍板定案,可安排时间休息,却常常睡不着;后者,需协调汇报,事多忙不完,想睡也能睡着,却没时间睡。
“有时间睡却睡不着”与“睡得着却没时间睡”的不同,点明了“决策”与“做事”的本质差异。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个性特征,有时硬要让一个不习惯或不喜欢拿主意的人做决定,显然对于组织及当事者都不太合适。
现实的问题是,有时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或喜欢做决定,到了某一时刻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被选择。更何况,受现实存在的时间及资源等的约束,真正的自由决策似乎并不存在,绝大多数情况下,人们面临的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受限决策。
例如,林野消防员、证券操盘手、急诊室医生等,通常需要瞬间快速决策。相对来说,从事战略投资、并购整合、创新创业的人,只要不被“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”的紧迫感所误导,就可以花较多的时间,对项目方案做深入的考察。
俗话说,“将帅无能,累死三军。”修炼决策洞见,化解*无能,需破“三无”——无知、无常、无行。
无知,指“看不到”存在的问题;无常,指变乱动荡与社会互动而致未来“难预料”;无行,指思路清而仍然“做不好”。
为此乌鲁木齐比较好的癫痫病医院,本书分四篇,围绕决策全过程管理所涉及的“前提、依据、情境、践行”等影响要素与对策建议这一主线,癫痫病发作预防措施揭示现实存在的易致*无能的各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因素,修炼*决策洞见,以洞见照亮前程,用决策创造未来。
具体地,*一篇决策前提——初心,探讨目标定位与价值排序;第癫痫病患者不能吃什么二篇决策依据——判断,关注事实真相与情绪感觉;第三篇决策情境——选择,聚焦受限决断与社会互动;第四篇决策践行——落实,讨论行思习性与组织惯例。
尾声 决策创造未来
修炼决策洞见的挑战在于,人们做出的判断选择,大多出于不自觉的习以为常。认知神经科学家认为,人们仅在5%左右的认知活动中是有意识的,而大多数的决定、行动、情绪和行为都取决于超出意识之外的那95%的大脑活动。
无意识或者潜意识,现实中广泛存在。比如,无需复杂的计算,人们均可骑车自如穿越拥挤的人群,都能理解有歧义的句子。无意识的反应,习惯性的行动,未经大脑的刻意思考,既出自长期生物进化的本能,也源自后天历练的养成。
人类基于长期丛林进化而来的急功近利本能,不经意间阻碍着有助于现代社会运行的远见卓识的修炼。基于机械连续的线性思维,易受经验知识羁绊。正在加剧的变化,使得未来不再是过往的简单延伸,呼唤有机曲线的非连续思维。
社会有机系统的运行有着内在非线性,并非遵循一般的理性逻辑,常常需要不断地观察、摸索、试探,才有可能找到适当的应对思路与方法。有鉴于此,*决策洞见修炼,需善处现实的变与不变,游刃于线性连续与曲线非连续。
修炼*决策洞见,为做到知要行实,思考需升维,行动宜降维。见微知著,大处着眼,此为思考拓展之升维;为大于细,小处入手,乃是实践操作之降维。如此方有助于透视问题的本质,抓住事物演化的关键,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做好决策,不仅需要知识经验,更需要前瞻洞见。
洞见人事物本质,需要动态全面观察,若不提升境界,有时可能连“到底问题是什么”也弄不清,若不深入实际,找到简易精到的操作途径与方法,或许很难推动决策措施的真正落实。
在互联网时代,人类呼唤大数据,但是借助于大数据或可发现过往历史信息中潜藏的例行相关性关系,却很难揭示复杂多因素关系中可能突现的例外因果性规律,因为后者仰赖于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,更需要新知创意与前瞻洞见。
*决策修炼,需聚焦人事物的变与不变之关系,拓展创意与洞见,透过现实发生的技术、市场、人才、能力、需求等变化的表象,认清体现在其背后不变的底层商业逻辑与人性本质特征
,即恒久的“不偏之正道,不易之定理”。
古人语,“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”“少成若天性,习惯成自然”。修炼*决策洞见,明察人性、事理、物用,可从“认识自己,凡事有度”入手
,
时刻警惕人性本能之局限,做事常怀谦卑敬畏之心,审慎应对企业经营重大决策。
作为人生或企业经营,从长远看,若能不断加强决策洞见的修炼,注意“逆本能而行、顺顾客而为、反竞争而动”,使其变成个人习性与组织惯例
,那么“洞见照亮前程,决策创造未来”可望成为一种承诺、一种常态、一种必然……
本文摘自企业管理出版社的热门书籍——《洞见》,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辑所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