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甜糯糯“柿子馍”
柿子成熟的季节,也就到了该是烙柿子馍的时间了!
我的家乡地处秦岭北麓,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柿子树的生长。沟沟里,坎坎上,田间地头被勤劳的乡亲们栽上了柿子树。到了秋天,挂满枝头的柿子火红火红一片,成了乡村田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西府的先民勤劳质朴、睿智豁达,善于就地取材物尽所用,创造出了各式各样风味独特的精品美食,“柿子馍”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。
烙制柿子馍的面不能和得太软,不用加水,光柿子的水分就够了。揉光揉匀撒上面扑,擀得如小面盆口大小,薄厚是一公分左右是很好不过的了。用麦秸柴火,不可烧得太猛要均匀的散开在锅底下。先把锅烧得微微有些烫手的时候,瞅准锅底的正中部位,一次性地把馍放到位置就暂时不要再翻动了。起先不要盖锅盖,大概有三五分钟的时间馍定型变硬了,这时,借助锅铲的力量把馍翻过来后盖住锅盖。大概有二十分钟的时间,等到那种特殊的甜香气味从锅盖缝隙挤出来时,便确定馍熟了!每每这时,母亲揭开锅盖,总要等几分钟才把馍提出来,她说:让湿气散一下,馍就是干干脆脆的甜!刚出锅的柿子馍看着是黑乎乎的样子,我迫不及待地掰一小块儿尝,满口的甜甜糯糯的感觉!我常常想:柿子馍就像农村里的人一样,朴实无华,看着土气得掉渣儿,真的是吃出看不出,那种香甜和美味藏在心中!
记得前几年我在西安时,每每到了柿子成熟的季节,总好像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牵制着我,走上回家的路程。那年,我回到家时天已擦黑,母亲正要准备做晚饭。看到我回来了,母亲去平房顶取来五六颗软得几乎拿不到手的柿子,悉心剥掉上面包裹着的那层薄如蝉翼的外皮并去掉柿蒂,说今晚给咱烙柿子馍。母亲烙制的柿子馍色泽红润、味道甜糯,多少年过去了,那种味道好像依然弥留在我的唇齿之间,想起来便有一种馋涎欲滴、急不可待的感觉!
柿子树耐旱耐寒耐贫瘠,不打药不施肥不修剪,吸日月之精华、天地之灵气,栽种三五年后便可结出甜美的果实,属于真正的绿色食品。柿子的种类很多,口感上有甜柿子和涩柿子之别,论个头又有担柿子和火罐(火晶)柿子的差异。“糖”了的担柿子是烙制柿子馍的极上品,担柿子很常见的有冒奎和杻杏两个品种。冒奎个大水分足,杻杏个儿略小有硬核,水分次之果肉粘稠。
收获柿子非常辛苦,采摘回来后,要筛选分类。先把受了碰伤和没有蒂把的柿子拣出来,清洗干净后放到陶瓷大瓮里酿制清甜甘冽甜的柿子酒了。那些蒂把较长的柿子,选出来可以制作柿饼。经过前两轮精心筛选,剩下的柿子就可以“糖”了,放到楼上或闲人免进的房间里静置,也正是这很后一道工序为烙柿子馍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。如今,宽敞的房舍为储存“糖”柿子创造了优越的条件,与过去贫穷艰难时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那时因为住房紧张,乡亲们总是在柿子树下就地用玉米杆搭建一个露天的草床,把柿子堆放在上面。等“糖”软了的时候拿起一个直接吸溜,或者小心翼翼地用木盘端一些回家,蘸着热蒸馍或者烙制柿子馍,不管咋样吃味道都是那么甜甜蜜蜜,怎么吃好像也是吃不够似的。沧海桑田,柿子甜蜜的味道依然如故,时不时的想起来,倒成了中老年人挥之不去的味觉记忆!
前几天,笔者去农贸市场买菜时,见到县城北兴村一位卖柿子的老头,与之攀谈后才得知“担柿子”的来历。原来明朝崇祯年间,首善的王聚奎在京为官,百姓非常敬仰他的刚直不阿和清正廉洁。有一年秋天王大人回家省亲,刚好柿子熟了,乡亲们为表达心意给他送了好些家乡的土特产,其中就有柿子。当王大人要返京时,送行的乡亲们担心路途遥远走不到京城柿子就“糖”了,便把柿子放到竹笼里用竹篾一层一层隔开,几个人轮流担着步行。到了京城,虽然柿子软了,却并没有任何的破损,皇帝吃了一个后赞口不绝,问这么好吃的东西是什么时,王大人急中生智,就说是“担柿子!”贵人吉言,从此以后柿子家族便多了一个新的名词,“担柿子”也就慢慢地叫开了。
那些年我在西安打工期间,有时候想吃柿子馍了,便去大麦市街回民饮食一条街,曾经到一家柿子烤饼专卖店里买了几块。样子非常精致,小小的、圆圆的,还带有细细的图案、花纹,咬一口并不是甜甜糯糯的味道,与母亲烙制的柿子馍味道相去甚远!
李林科
电话: 18791733235
癫痫病要怎么才能确诊?天津上哪家医院医治癫痫更好?哈尔滨治癫痫的医院哪个好长期服用苯巴比妥